鸡东县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鸡西市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鸡东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促进融合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把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扶持力度。
——坚持绿色加工、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实施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加强绿色清洁生产,健全产品可追溯体系;加强农副产品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能和第一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生物、数字等技术赋能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融合互动、利益共享。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和加工园区集聚,有效链接产加销各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多重增收。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1亿元。比2022年增加3.7亿元,三年增幅50%以上,其中2023年达到7.9亿元,增幅8%以上;2024年达到8.7亿元,增幅11%以上;2025年达到11亿元,增幅15%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营业收入超2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农业产业强镇达到3个以上。
二、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
以玉米、水稻、肉类3大加工产业为重点,科学谋划加工布局、重点方向、发展目标,引领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快速增长。
(一)玉米加工产业
1.基础现状。2022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04.48万亩,总产量约9.84亿斤。
2.区域布局。以鸡东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提高玉米加工业项目承载能力。建设多链条衔接、分点式集聚、上下游配套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集群。
3.重点方向。依托现有燃料乙醇生产能力,积极推动燃料乙醇向丁二醇、乙烯、聚乳酸等化工产品转化,创新延伸乙醇产业链。重点推进饲料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做优做强饲料产业链。支持玉米胚芽、玉米油、玉米浆、淀粉等系列产品发展,做大做强食品产业链。
(二)水稻加工产业
1.基础现状。202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1.19万亩,总产量约4.2亿斤。
2.区域布局。充分利用穆棱河、八楞山、哈达河、大石河流域优质水源,在东海镇、永安镇、鸡林乡、明德乡等地建设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园,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高附加值稻米和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企业,打造绿色有机稻米产业集聚区。
3.重点方向。鼓励省级以上水稻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品牌精米,实现优质优价,重点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产品,延伸发展糙米、留胚米、预制菜、休闲食品系列产品。
(三)肉类加工产业
1.基础现状。2022年全县猪牛羊禽肉产量约2.43万吨。
2.区域布局。在向阳镇、东海镇建立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在哈达镇、平阳镇肉牛养殖产业基地,提升繁育和养殖能力。
3.重点方向。根据我县的消费需求,按照“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原则,大力发展肉类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创建知名品牌。深度谋划建设肉牛养殖、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项目,积极发挥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向阳镇为中心,推动鹅养殖产业发展,争取2025年达到30万只养殖规模,争取引进1户大鹅加工企业。
三、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着眼地域特色和优势产区,积极发展中药材、鲜食玉米、预制菜、林下产业等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培育新增长点。
(一)中药材产业
1.基础现状。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4.4万亩,产量0.55万吨,种植药材农户平均增收1.5万元,鸡东县荣获“黑龙江省2022年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县”称号。成功申请了“鸡东黄芩”地理标志。
2.区域布局。重点在南北山区的兴农镇、平阳镇、向阳镇、下亮子乡、八个国有林场等生产优势区,建设一批专品种生产乡镇和加工基地,打造中药材核心产业带。
3.重点方向。以龙头制药企业为带动,在宝泉林场建设万亩刺五加生产基地,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林下参、五味子、黄芩等品种的中药饮片精制、浸膏提取、挥发油萃取、超微破壁加工等精深加工。鼓励和扶持以人参、沙参、黄芪、五味子等中药材为基础的中药化妆品、美容产品、护肤产品、洗发水等中药日用化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紫苏产业以特色化、品牌化为重点,支持企业发展产品精加工、培育壮大品牌。通过生物科学技术,萃取人体机能营养素,制造优质营养素,生产紫苏小分子低聚肽,紫苏籽油、紫苏蛋白粉等,衍生生产由紫苏小分子低聚肽和紫苏籽油为主要原料且富含丰富的ω-3、精氨酸、蛋白质等成分系列终端产品,打造出具有鸡东地域特色的生态、绿色森林食品产业。
(二)鲜食玉米产业
1.基础现状。2022年全县种植鲜食玉米0.5万亩,是全国鲜食玉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2022年我县引进鲜食玉米加工项目,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3700平方米、仓储8000平方米,现代化生产流水线2条,年加工能力1亿穗。
2.区域布局。围绕“一心”、建设“四基地”,“一心”即以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为核心,建设四个生产基地哈达镇青山村基地,哈达镇哈达村基地,兴农镇富强村基地,东海镇兴国村基地。
3.重点方向。以“五优”(优种、优购、优加、优储、优销。)为基础,统筹布局鲜食玉米产业的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以提升价值链为重点,支持企业提高品质、打造品牌、扩大产能。积极发展真空塑封包装鲜食玉米、速冻玉米等产品,提升鲜食玉米品牌知名度。
(三)预制菜产业
1.基础现状。鸡东县境内天蓝、地净、水清,农业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物生长期雨热同期,土壤质地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能很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磷、钾、微量元素的需求,有利于作物生长,全县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40.8万亩,设施蔬菜2000栋。
2.区域布局。重点在明德乡、鸡东镇、平阳镇等区域,充分利用我县域内水稻、蔬菜等食材,建设、打造我县预制菜生产加工体系。
3.重点方向。加快建设方便米饭食品项目,快速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品牌引领、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
(四)林下产业
1.基础现状。鸡东县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蕨菜、黄花菜、广东菜、薇菜、猴腿、刺嫩芽、威灵仙、四叶菜、柳蒿芽等,蕴含量达1000余吨。野生菌类主要有松茸、元蘑、榛蘑、黑木耳、花脸蘑、趟子蘑、粘团蘑、猴头、灵芝、松散蘑、榆黄蘑、灰蘑、牛肝菌蘑、雷窝子等。榛子产量在30吨,松籽产量一般在250吨至400吨。
2.区域布局。重点在宝泉林场、平房林场、四山林场等区域,依托森林产品经营公司建设山野菜食用菌采集基地。
3.重点方向。围绕我县“七山”森林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作用,重点推动林粮、林菌、林药、林菜、林果、林下养殖等林下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林下梅花鹿养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森林食品企业申报“九珍十八品”区域公用品牌。
四、主要任务
聚焦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质效、增强竞争能力等关键环节,重点落实五项任务。
(一)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
1.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分布,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
2.统筹推动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加强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的合作,推进双边优质资源、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联动发展。
3.配套发展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主攻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稻壳米糠等副产物开发利用,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
(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1.拓展精深加工领域。紧盯中高端市场,积极开发农产品尤其是玉米原粮的加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瞄准工程工艺新、发展潜力大、加工效益好的新兴产品,积极推进合成材料及生物工程、预制菜等产业发展,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动能。
2.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在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品牌建设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组织农业生产加工,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原料就地加工转化,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追溯等体系认证,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等深度整合,提高企业规范管理能力和企业家素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支撑。
(三)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
1.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产品。坚持“稳增量、优结构、强主体、增效益”,立足鸡东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引导开发一批品质高、品牌响的绿色食品产品。重点推动发展粮油等精加工高端系列产品,研发饮料、酒、休闲食品等深加工绿色食品,积极引导发展“小而美”“优而精”的特色绿色产品。
2.推进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建设。依据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布局和方向,进一步梳理重点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谋划和储备重点项目。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食品加工项目,推进专业化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绿色食品加工能力。
3.打造绿色食品加工示范样板。以打造鸡东绿色食品品牌为目标,以绿色食品企业为载体,按照产加销一体、种养加循环、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模式,发展一批集生产加工、市场销售、消费体验、专业服务于一体的“鸡东样板”。
(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发展
1.推广循环发展模式。鼓励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大力推进“资源—加工—产品—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
2.提高装备设施使用效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和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提高已建农产品加工设施的使用效率,积极推广相关技术,促进农产品冷藏库、烘干房等初加工设施的“一库多用”“一房多用”。
3.提升资源利用率。引导加工园区加快应用节水、节能等环保技术装备,推动开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拓展农产品加工多种业态
1.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向加工流通业态延伸。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烘储、直供直销等设施,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贮藏、加工和销售等一体的经营方式。
2.鼓励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前端、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3.创新模式和业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农产品加工新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业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五、重点行动
围绕实现鸡东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聚焦育龙头、提质量、增品种、创品牌、扩产能,集中开展八项行动。
(一)开展精深加工企业培育行动。
做大现有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已有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整合扩张、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培育精深加工领军企业。扩大精深加工企业群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引进大型加工企业。积极培育一大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增加企业数量。发挥头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企业引领行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活力。力争到2025年,全县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绿色食品加工提升行动。
扩大绿色食品加工规模,利用绿色有机、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等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大米、蜂蜜、预制菜、鲜食玉米等绿色食品产业,提高绿色食品加工质效,依托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促进绿色食品加工向精品化、高端化发展,巩固提升绿色食品产业优势。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好新版《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宣传推广,指导企业主动用标、规范用标,不断提升绿色食品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加强绿色食品企业年检工作,推动绿色食品申报企业在国家和省农产品追溯平台开展主体注册,全县新认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追溯平台进驻率达到100%。(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科技创新升级行动。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引进推介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成果,尽快落地转化。(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开展优质品牌打造行动。
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培育思路,支持企业提升品牌培育创建能力,不断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强化“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扬品牌”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扶持,落实落靠《鸡西市“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登记奖励办法》,激发各类主体申报“两品一标”积极性。借助“黑土优品”公用品牌优势,不断扩大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鸡东大米”等公用品牌培育,会商市场监督管理局尽快出台管理办法,尽快授权企业使用,释放品牌效应。到2025年,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41个。(商粮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开展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行动。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与服务能力。引导加工产能集聚,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坚持资源围着园区转、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支持水稻加工产业、鲜食玉米加工产业、预制菜产业等项目,为龙头企业入驻加工产业园提供用地保障。以预制菜车间、智慧化中央大厨房、代加工生产车间、冷链仓储中心4大板块为依托,聚焦农副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直供通道,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经济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粮局、自然资源局、经开区、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开展市场营销推广行动。
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哈洽会、绿博会等营销促销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扩大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健全营销体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专柜、专营店,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直营或加盟网点,积极融入连锁超市等专业营销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展专业培训,提升企业家营销意识,提高营销队伍素质,培育一大批懂市场、善营销的专业团队,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商粮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招商引资提升行动。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围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领域招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聚链。瞄准重点地区招商,吸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和港澳台、日韩区域投资。突出头部企业招商,重点对接引入优秀企业投资。用好大型展洽平台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全环节保障手段,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优化招商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围绕打造“一地四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领域招商累计投资达到2亿元以上。(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商粮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标准体系建设行动。
对标国际、接轨全国农产品加工标准。推进标准执行,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引导企业使用先进标准。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提升全程质量控制能力。(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局、商粮局、林草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把农产品加工业摆在重要位置。各乡镇、各部门要定期研究、部署、落实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县级成立专班,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二)健全落实机制。
按照领导责任、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四个体系”,强化工作推动落实,制定全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对各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推进措施和时限要求,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大政策支持。
出台制定政策措施,在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规模、推进重点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等方面给予鼓励支持。统筹相关资金,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有力支撑。
(四)创新金融服务。
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继续加大“建租贷”融资模式复制推广力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商,探索推进“风险基金补偿”模式,解决小微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政银担”模式,提高企业贷款获得率。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五)强化人才保障。
加快引进和培养农产品加工业领军人才、生产能手和技术人才。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企业与职业学院对接,定向培养农产品加工职业技能人才,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